個人繳納社保與掛靠公司繳納社保,究竟哪個更劃算?
,什么人適合掛靠繳納社保?按照社保法的規定,社保的繳納除了在崗職工以外,還包括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等。按照很多地方的社保實施細則的規定,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納社保的人員,只能在戶籍所在地辦理。但是對于那些長期在外地居住的靈活就業人員,因為戶籍不在當地,如果要在當地繳納社保,就只能采用掛靠的方式來解決。根據我 的經驗,這幾類人人員是適合辦理掛靠繳納的。一是戶籍不在當地,而需要在當地繳納社保的人員,這主要是不在戶籍地居住的靈活就業人員;二是不在戶籍地工作的人員,離職辭職以后,如果在當地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或者雖然找到了工作,但用人單位不繳納社保,本人又需要這份工作的人員,在離職以后可以找社保代理公司繳納社保;三是個人檔案寄放在不屬于戶籍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或是人才市場,并與之簽訂了人事代理協議的人員,可由所在的人才交流中心或是人才市場代理社保的繳納;四是需要按照在崗職工辦理退休的女性人員。掛靠滿10年以上,也就是單位繳費年限滿10年以上的女性人員,在辦理退休時可以按照在崗女職工50歲辦理退休。第二,什么人不適合掛靠繳納社保?我認為不適合掛靠繳納社保的人員主要包括這么兩類。一是在用人單位上班,由用人單位繳納社保的人員;二是在戶籍地能夠通過個人身份辦理社保的人員。這部分人員如果能以個人身份辦理社保繳納的,個人繳納養老保險的繳費比例只有20%,而掛靠單位繳納是24%,掛靠繳納要比個人繳納多4個百分點,而且還要多交失業保險、生育險、工傷保險等,而這些保險相對于自己來說用處不是很大,也沒有去辦理,但這是掛靠單位繳納的保險種類,所以計算下來,每月要多交6個百分點的社保費用,同時還要承擔掛靠費用,增加了不的經濟負擔。第三,個人繳費與掛靠繳費哪個更劃算?個人繳費和掛靠繳費,養老金的計算方式是一樣的。在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個人賬戶資金余額、退休地和退休年齡相同的情況下,養老金是沒有區別的。但是掛靠繳費個人的經濟支出要增加。增加的費用主要體現在繳費比例,個人繳費養老保險是20%,保險繳費比例是8%,總的繳費比例為28%。但是如果掛靠繳費,養老保險繳費是24%,保險繳費是8.5%(含生育險),失業保險繳費是1%,工傷保險是0.5%,相當于每月多增加6個百分點,比如繳費基數為5000元,那么相當于每月就要多增加300元,每年就是3600元,繳費15年這個多增加的金額還是一筆比較大數字;當然掛靠繳費,對于女性參保人來講,可以按照在崗職工50歲的退休年齡來辦理退休,而自己繳費,大多數地方女性靈活就業人員的退休年齡是55歲,需要多交5年的社保費用。但是多交5年也有5年的好處,每月的養老金至少要多500元左右。